台灣研究中心工作報告
一、學術活動
(一)執行中研究計畫
科技部「政府巨量資料應用研究試辦計畫」-租稅制度是否改善世代財富分配?
科技部跨領域計畫-從人力、政策與資金論台灣創新創業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賦稅服務續階計畫-建置電子帳簿服務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動市場職缺變化與企業其年資、規模之分析
107年高教深耕計畫-國際拔尖計畫-褪色的台灣奇蹟:千禧世代的危機和挑戰
(二)演講活動
John Ahlquist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shocks: evidence from Poland."
Part A : Review of American political institutions & history Part B : Elite and party polarization over the long term
Part A: Citizens and policy in a polarized America Part B: What might the future hold? The 2018 election and beyond
Aaron Shaw
"Inequalities in online participation."
Online participation: From digital utopianism to new digital divides
Beyond digital divides: Rethinking inequalities in online participation
André Laliberté
“Justice for Caring”: Towards an End to the Invisibility of Migrant Caregivers in Taiwan
David Chan
"Industry Input in Policymaking: Evidence from Medicares"
"Selection with Skills: Evidence from Radiologists"
David B Grusky
Should We Worry About Rising Inequality?
Ca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Be Substantially Reduced … Without Spending a Cent?
The National Poverty Study A N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Poverty and Developing Anti-Poverty Policy in the 21st Century
Tenzin Priyadarshi
Ethics, Empathy and Technology
ReImagining Ethics in Education
Soo-yong Byun
Stratified dreams? Growing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expected occupational status in South Korea
Global patterns of the use of shadow education: Student, family, and national influences
Ping Wang
金融危機回顧與省思-Financial Crises Retrospectives and Lessons
二、國際交流
(一)國際研討會
「2018歐盟官員台灣研究研討會」
「Japan-Taiwan Seminar on Public Finance」
「Joint Economics Symposium」
(二)國外來訪接待
107年6月5日接待「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下屬人文社會科學大學」訪團,會談議題包含:
瞭解臺灣研究中心有關臺灣社會、文化、宗教的研究成就
邀請與貴中心共同舉辦越南之臺灣研究——經濟、文化、社會、教育主題研討會及探討一些可合作的領域
107年08月11日至107年08月18日邀請到學者Ping Wang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以及Ian Fillmore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進行為期一週的學術研討會。本次討論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項目:一、推廣本計畫並簽訂合作協議,增進國際交流;二、為本計畫將使用到的校務資料及104人力資料,進行資料分析研究方法的討論、交流。
107年8月21日邀請到美國馬里蘭大學喻維欣教授訪台演講—Parent-Child Coresidence and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in Taiwan: Evidence from the TEPSB Survey,美國馬里蘭大學喻維欣教授長年關注台灣社會的家庭及人口議題,已經發表超過二十篇關於台灣與日本社會的期刊論文,並著有”Gendered Trajectories: Women, Work, and Social Change in Japan and Taiwan” 專書。本場演講介紹以「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後續調查(TEPS-B)」的資料,討論台灣未婚子女與父母同住之情形對於建立固定交往關係的影響。
107年9月5日邀請到了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院Nathaniel Persily教授訪台演講—Can democracy survive the internet?教授以”Can democracy survive the internet?”為題,分享對網路時代民主危機的觀察。Persily教授一開場便以總統勘災時回應民眾揮手的照片,被後製成看災民笑話為例,指出臺灣的民主與世界各國一樣,正遭受新型態的打擊。Persily教授演講內容深入淺出,深刻描繪今日民主社會在網路世界中的扭曲面貌,引發現場聽眾熱烈提問討論。
107年11月6日邀請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John Ahlquist教授訪台演講─Polariz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I) Ahlquist教授本次以美國社會的兩極化為題帶來系列演講,第一場演講先介紹美國政治制度的沿革,說明美國總統與參眾兩議院不同的投票機制與此機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其影響。
107年11月8日邀請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John Ahlquist教授訪台演講─Polariz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II) Ahlquist教授接續上次演講內容,說明美國的選舉機制至今反而造成民眾參與的不便,加上議員需要仰賴大財團和社會高階分子的政治獻金,造成社會菁英分子對政局影響力大增,也間接型塑了美國兩極化的社會。
107年11月13日邀請美國西北大學Aaron Shaw教授訪台演講─Inequalities in online participation.(I) Shaw教授分析網路未完全普及的原因,經過調查資料得到高所得區的網路使用率的成長明顯的高過於其他地區。並且指出即使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維基百科,但只有8%的受調者有在上面編輯過資訊,Shaw教授推測可能的變因包括:受調者的教育程度、網路使用技能、家庭背景,甚至是收入和種族。
107年11月15日邀請美國西北大學Aaron Shaw教授訪台演講─Inequalities in online participation.(II) Shaw教授針對線上參與不平等提出三要點,第一點是數位烏托邦的理念對線上社群和平台的創立有深遠的影響。第二點是線上參與不平等的成因,可能由於使用人的背景、教育程度、收入和網路技能造成每個人對網路的使用程度和影響力有差異。最後一點是網路參與不平等造成的多重後果,網路使用與線上公眾參與的門檻,使得有優勢的人在網路上有更大的影響力,反而加劇了不同族群之間的距離。
107年11月29日邀請加拿大渥太華大學Andre Laliberte教授訪台演講─Justice for Caring: Towards an End to the Invisibility of Migrant Caregivers in Taiwan. Dr. Laliberte以照護工作的定義來展開,以前都是由親屬(尤其是女性)來負擔這項子女的孝道與義務。接著闡述這項工作的難處和目前法律難以約束的死角。目前外籍勞工佔台灣總勞動人口5%,即使台灣社會高度倚賴這些移工,但是卻沒有任何政黨替他們發聲,因為這些移工沒有台灣公民權。最後指出未來能實現照護正義的機會:改變大家一定要在家照顧長者的孝道文化,發展更健全的老人福利制度與機構,開放移工成為台灣公民的機會。
107年12月10日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David B Grusky教授訪台演講─Should We Worry About Rising Inequality? Grusky教授以方濟各教宗的一句話開場「不平等是社會罪惡的根源」,並點出其後的三大問題,分別是經濟面:「加劇的不平等是否減少了社會整體的總產出?」、民主面:「加劇的不平等是否大大增加富人的影響力?」、社會階級流動面:「加劇的不平等是否減低了社會流動性?」Grusky教授從教育面探討此問題,過去的美國夢─社會階級流動的可能性已經改變了,因為教育被放入市場成為商品。
107年12月11日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David B Grusky教授訪台演講─Ca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Be Substantially Reduced … Without Spending a Cent? Grusky對教育商品化造成的受教機會不均等非常憂心,他認為應該透過政策來讓這些缺乏背景的學生可以享有菁英學校的受教權,進而促進社會流動。Grusky教授現在正在任教的史丹佛大學內努力推動此一政策,希望讓高等教育不再只是有錢人負擔的起的奢侈品,而是所有嚮往學習的人都能夠享有的權利。
107年12月13日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的達賴喇嘛倫理中心主任Tenzin Priyadarshi大師訪台演講─Ethics, Empathy and Technology. 隨著科技和AI的發展,我們的人類文民與公民素養該如何應對?Tenzin大師指出演算法在使用時應謹慎他所使用的篩選條件,否則產出帶有偏見的結果,會危害人類社會。
107年12月14日邀請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的達賴喇嘛倫理中心主任Tenzin Priyadarshi大師訪台演講─ReImagining Ethics in Education. Tenzin大師參與過很多MBA的教學,發現這種教育只教導人如何成為經理人而非領袖;也指出現在的專才教育系統讓大家把路走窄了,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
107年12月17日邀請美國賓州大學Soo-yong Byun教授訪台演講─Stratified dreams? Growing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expected occupational status in South Korea. Byun教授分析韓美台的15歲學生對於未來志向的統計結果,指出韓國社會逐漸不相信階級向上移動的可能性,尤其是低收入者,整個社會正走向階級複製。
107年12月18日邀請美國聖路易斯大學王平教授訪台演講─金融危機回顧與省思Financial Crises Retrospectives and Lessons.王平教授從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劇情開始談起銀行借貸模式的原型,接著從過往的金融危機探討發生緣由,並講述未來經濟模型該怎樣轉變才有可能避免此類危機,但不可諱言,依照現今社會各國的社經發展:包括政府經濟政策的不透明與熱錢一股腦地投入個別區塊,金融危機是不可能杜絕的。
107年12月19日邀請美國賓州大學Soo-yong Byun教授訪台演講─ Global patterns of the use of shadow education: Student, family, and national influences.卞教授向講者介紹影子教育的定義,學校以外的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大考成績。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整體而言經濟發展越高的國家影子教育的所佔比例越低,並且依賴此教育的大部分是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然而此現象恰恰與東亞的狀況相反,在東亞,韓國、日本及台灣可說是補教三大國,這些地區的學生藉由課外教育來保持自己的成績優勢。
107年12月22日邀請日本京都大學Makoto Hasegawa教授、日本立教大學Michihito Ando教授、日本高知工科大學Real Arai教授、日本武藏大學Haruaki Hirota教授與台灣學者共同針對財政議題進行研討。
107年12月23日邀請日本一橋大學Daiji Kawaguchi教授、日本東京大學Genda Yuji教授、韓國首爾大學Chulhee Lee教授及Jungmin Lee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Sing Tien-Foo教授與台灣學者共同針對經濟議題進行研討。